戏曲妆化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化。自古以来,戏曲演员的妆感都让人感觉很是神秘,尤其是一个现代人化妆后,感觉让人仿佛瞬间走入了时空的隧道,变身古人,手提裙摆、莲步轻移、巧笑倩兮,其程序化的谱化妆由最先的面具演化而来,面具的确定是表情的固定化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表演和发声。
1、戏曲妆怎么画?
自古以来,戏曲演员的妆感都让人感觉很是神秘,尤其是一个现代人化妆后,感觉让人仿佛瞬间走入了时空的隧道,变身古人,手提裙摆、莲步轻移、巧笑倩兮。戏曲妆化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化,其程序化的谱化妆由最先的面具演化而来,面具的确定是表情的固定化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表演和发声。戏剧化的妆感充分的吸收了假面、假形的类别话特点,配合演员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唱、念、做、等表演形式来增强自己的造型表现力,
例如演员的行当生、旦、净、末、丑就都有各自的谱式特点。在京剧脸谱中,也有整脸、三块脸、十字脸、六分脸、碎脸之分,拍彩:俗称打粉底、拍彩,青衣扮相通常会用嫩肉色的油彩打底色,目的是纠正脸色。拍红:然后开始上面红,便于突出脸部整体轮廓,特别是鼻梁和颧骨,更好地塑造人物脸部的立体感,定妆:俗称大白脸,此时用散粉进行定妆,对油彩起到固定的作用。
扫红:粉状的胭脂抹上腮红,定完妆后的脸看起来粉嫩自然,元宝嘴;画眉眼;勒头和戴头面:勒头带,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让眉毛和眼睛吊起来,显示出人的精气神。贴片子,就是用榆树皮刮下来的胶与头发混合在一起做出来的,一般要贴7片,从中间向两侧数,第三片都要压住眉毛。戴大柳和戴辫子,俗称线帘子,戴发簪,银色的是金属簪子,起固定的作用。
戴头面的第一步戴泡子,戴耳娃子、戴顶花、戴帘、戴纂围和腰箍,戴后兜、戴偏凤、戴耳边花,三庭:从发际到眉毛,从眉毛到鼻尖,从鼻尖到下巴;四眼半:两眼中间一定是一只眼的距离;两外眼角视觉是一眼半的距离;眉毛:眉头要同眼角、鼻翼是一条线;眉峰的最高处是黑眼球的外径正上方处;眉梢(眉尾):从鼻翼到眼角的延长线。
2、戏曲演员是如何化妆?
都说“吃饭别上厨房,看戏别上后台”,演员在没有打扮好时是不愿意让人看见的,所以对观众来说,后台总是神秘的。说来,戏剧演员的化装还是很有学问的,穿戴的先后顺序是不能乱来的。演员到后台先要洗脸、换水衣子(专用的化装内衣),再到化妆台前抹彩或勾脸,脸部化好后,旦角演员还要梳大头、贴片子(由梳头桌师傅用榆树胶刮好片子,折成小弯、撇桃、大柳等造型按脸型贴好)、插戴泡子,便可以穿彩裤、彩鞋或厚底靴、薄底鞋,
接着是男演员勒头、吊眉,再到衣箱那里穿箭衣、打衣、系裙子、系大带、绦子或穿靠衣、系靠旗,还要再到盔箱戴盔头,再到衣箱穿外面的蟒袍、开氅或官衣等。需要戴髯口(胡子)的还要到盔箱戴好髯口,至此穿戴整齐,才能到上场门附近的旗包箱拿各种兵器和马鞭、牙笏、船桨等道具,在京剧演出的后台,我们就会看到所有的演员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着这一顺序穿戴化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