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戒掉洗发水虽然很难,但是仍然值得尝试AitkenRead指出,在使用小苏打或者是其它洗发水替代品洗头之前,要尽可能长时间不去用洗发水洗头,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头发能尽快恢复平衡。这不是说AitkenRead没有过想使用洗发水的经历,AitkenRead说她相信“不用洗发水洗头”这一概念正在飞速传播中。
1、古代人没有牙膏也没有洗发露,他们是怎么刷牙洗头的?
古人只是没有我们现代的牙膏和洗发露,他们自然有那么那个年代的刷牙和洗头方式。就像我没现在用化妆品,古代也有胭脂一样,先说刷牙,中国人从很早以前就对口腔护理非常重视,牙齿的好坏也是判断一个人外貌的标准之一,如《诗经》中的“齿如瓠犀”就是指牙齿又白又整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早期古人一般是讲究每次饭后,剔牙漱口,
现在出土最早的“牙签”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是一个金制的龙形器物,龙头部是一个挖耳勺,龙尾端是小杨枝,用于剔牙。晋代陆云在给陆机的信上也曾提及:“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再到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了“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杨枝揩齿法,是用牙将杨枝的一头咬软,然后蘸取药粉刷牙;手指揩齿法,是用手指或布,蘸取药粉刷牙,
而这种药粉就是现在牙膏的雏形,最早是用青盐,之后是用各种中药制成,种类繁多。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有“药膏药揩齿法”,将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但然这种算是比较便宜实用的方法。有钱人家,用的药方就是更加丰富多彩,如这则:“黄熟香、馢香、沉香各半斤,檀香、零陵香、藿香、甘松、麝香、甲香、丁香皮各三两,
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苏合香油和熟蜜调成糊。”中这种牙膏刷牙不仅呵气如兰,而且比现在的牙膏更是昂贵不知道多少倍了,牙粉的成分越来越先进,刷牙的工具也必然越来越先进,中国就是最早使用牙刷的国家。现今出土最早的牙刷,是从辽代古墓中出土的骨质牙刷,毛已经脱落,只剩下牙刷柄,距今有一千多年,和现在牙刷的形质已经非常相似了,
到了南宋时期,我国已经有专门生产销售牙刷的店铺了。这种牙刷一般以骨、角、竹、木等为材料,钻上两行孔,然后植上马毛,我们现在使用的牙刷,一般被认为是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发明的,他感觉以前的刷牙方式都刷不干净,于是将猪鬃植在木柄上,形成了我们现在形式的牙刷。所以现在世界上也把牙刷的发明人归为朱祐樘,另外,我们现代人会认为用漱口水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习惯,但实际上数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采用的清洁方式。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备要》里就有:“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除了盐水漱口,后世又有用浓茶漱口、酒漱口等方法。在《红楼梦》中也可以看到,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饭后也是要以茶漱口,古人认为,要保护牙齿不仅要早晚刷牙,每餐后的漱口更重要。所以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说:“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
”说完刷牙,再来谈谈洗头。对于古人来说,洗头从意义上比刷牙更为重要,古代官员的休假日被称为“休沐”,其中沐意思便是洗头,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洗澡,在古代被称为“浴”。先秦时期就有“三日一沐,五日一浴”的习俗,到汉代后被固定下来成为官员的休假日,即每五天放假一天,专门给官员洗澡沐浴,在《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盥,沐稷而靧粱”意思就是用淘稷的水洗头,用淘梁的水洗脸,这里面稷就是指现代的小米。
而这类淘米水,古代有专门的名称叫“潘”,如《左传·哀公十四年》:“陈氏方睦,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杜预注:“潘,米汁可以沐头,”不过对于古代来说,用淘米水洗头其实成本并不低,所有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皂角。唐代《酉阳杂记》中就有记载:“鬼皂荚,生江南地,泽如皂荚,高一二尺,沐之长发,叶去衣垢,”但皂角种类的不同,洗涤的效果也相差很大,如《唐本草》就记载猪牙皂角洗涤效果最差。
而在人们逐渐的实践中发现肥皂角的洗涤效果最好,其中肥皂两字也是今天肥皂名称的由来,用皂角清洁,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到了宋朝时期,开始将皂角磨碎,做成肥皂团。如果加入各种香料,因为是从宫中开始又叫做“香宫皂”,一直我小的时候,还曾听说一些地方是用皂角来洗头、洗澡、洗衣服,到了宋朝,除了皂角还有一种叫肥珠子的用来沐浴洗脸,也就是中药中的“无患子”,《本草纲目》中还有记载用肥珠子洗脸可以去垢除斑,李时珍对此的评价是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