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声: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很缺乏能够用产品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讲述一个理念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当时产业内还是一种相对贫瘠、无序的状态?
崔丹:当时依然是混乱无秩序的,他跟现在的混乱无秩序还不一样,现在的混乱无秩序是基于每个产业、每个领域的快速升级与思辨。在当时,大企业的市场话语权还是很大的,不管花销成本如何,合作的时候对方就只想包装一下,而且是以市场为先,外部、内部的一些意见都很混乱。
丹:现在无序是太蓬勃了。同层级趋同产业里面流程化、平台化的东西更迭得很迅速,市场发展也过于迅速,一定会呈现无序的状况。也能说是土壤太丰厚,杂草过多,有待再梳理一下。曾经它是荒芜的一种状态,然后自我生长,现在这片地上的植物生得更好了,虽然还是没有人家地里的好。所以那时候,我很愿意去帮我客户,去跟他们合作。
消费新声:后来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改变?
崔丹:是一个过程的更迭,品牌从非常原始的到处挪货、买其他样衣,到自己生成自己的货,这个货虽然在专业层面依然呈现不了我们想要表达的更前端更靠近市场的,或者更靠近潮流前沿视觉语言匹配的产品,不过他们慢慢就开始进入升级了。
消费新声:如果现在来梳理,当时的无序状态是什么样的?
崔丹:当初的话,他们都是在非常末端的时候才行使这些行动。比如拍广告,品牌想用超模,但是其实他产品都不匹配。他会提出一个非常感性的要求,比如这个品牌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画面,或者这组片子或者一个摄影师做的东西是他想要那种感觉,他觉得特别棒,那他就想*到自己的品牌上来。
但是对方的产品、设计团队赋能以及企业体系都跟不上。比如拍组模特,画面需要非常有意境,需要有一个概念的呈现,结果他没有专门拍广告的样衣。直接从大货里面拿,大货的生产部门没有时间单做一件样衣的尺寸,只有大货尺寸,能配合就不错了,这就是当初的状况。就是企业刚开始都有初始、无秩序、不专业的状况。